
根据浙江省疾控中心信息,进入冬季以来,我省流感的流行强度呈现上升趋势,流感监测结果显示:上个月,也就是2013年12月,我省16家流感哨点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25113例,占门急诊总数的3.47%,相比2012年同期流感样病例14126例,高出1万多例。占门急诊总数比2012年(2.46%)和2011年(2.73%)同期都要高。
一、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
流行性感冒,简称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发病率较高,易引起暴发性流行或大流行,病原体为甲、乙、丙3种类型流行性感冒病毒,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。临床上有急起高热、乏力、全身肌肉酸痛、眼结膜炎明显和轻度呼吸道感染症状,虽有自限性,但老年人及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、心脏病者易并发肺炎。流感的最主要特点是流行,可引起区域性、全国性,甚至世界性的大流行,因此流行是临床医师诊断流感的主要根据。由于流感病毒尤其是甲型病毒极易变异,因此每一年发生的流感的病毒株,或病毒血清型往往是不同的,一般3年一个流行高峰,发患者数多,全身症状严重,影响健康和劳动能力。
普通感冒,简称感冒,俗称“伤风”,是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的病种,虽多发于初冬,但任何季节,如春天、夏天也可发生,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。其主要病原体有鼻病毒,其次为副流感病毒、腺病毒、埃及病毒、柯萨奇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,常易合并细菌感染。普通感冒起病较急,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、喷嚏、鼻塞、流涕,开始为清水样鼻涕,2~3天后变稠;可伴有咽痛;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,或仅有低热、头痛。普通感冒大多为散发性,不引起流行,但冠状病毒感染可引起某些流行。
感冒多呈自限性,一般经5~7天痊愈。
在流感治疗的问题上,很多家长存在如下误区:
1、患流感后“输液”一定好得快。其实所谓“输液”,要求输是“消炎药”,即抗菌药物,而且青霉素头孢类。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,因此抗菌素对流感病毒根本无效。而且抗菌素用多了还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、腹泻等不良后果。
2、烧退的越快越好。很多家长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业,都期望通过药物治疗当天就退烧。于是他们带着孩子疲于奔命,早上看了中午烧没有退,又去复诊,到了晚上没有退又去复诊,不断往医院跑。其实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,反复跑医院既影响孩子的休息,又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。退烧药用多了对身体没有好处。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疗流感病毒的“灵丹妙药”,流感康复要靠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。孩子患上流感,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保证充分的睡眠和营养,发热可以采用物理降温,如温水擦浴、冰袋冷敷等,如超过38.5度,可以用退烧药,退烧药药注意使用指证剂量,过头反而不好。高热时一定要解开衣服,热退后再穿正常量的衣服,不能多穿衣服,否则是小儿容易高热惊厥,特别是小婴儿可能出现捂热综合征。发热持续3至5天是正常的。
家长们在护理孩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:充分休息,避免到公共场所,减少传播机会;患儿居室应阳光充足,经常通风换气,保持空气新鲜;让患儿多饮白开水,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,并多吃清淡、易消化、有营养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。
二、家人患流感时,该如何进行家庭防护:
1、家居隔离。当家里有流感患者时,要做好家居隔离,以防传染他人。首先流感患者不要坚持上班或上学,做好自我隔离。在家中要使用单独的水杯和碗筷,与家人分桌就餐,有条件的家庭要让患者和家人分房居住;患者与家人直接接触时要戴上口罩。
2、家居环境消毒。当有流感患者在家时,应该经常开窗,通风换气。对于患者用过的餐具、毛巾、口罩等物品,在清洗干净后,煮沸15分钟。对于患者经常接触的物品如:门把手、水龙头、电话、电器开关、遥控器等,建议适当使用含氯消毒剂如:84消毒液、漂白粉、碘消毒剂等做表面消毒。消毒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中指示的浓度和方法进行。可以到药店、超市等处购买此类产品,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产品的有效期限。同时,清洁剂和消毒剂在家中需妥善保存,以免发生意外。
3、发烧患者护理。当流感大流行发生时,患者首先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对于不需要住院的患者,应遵循以下家庭护理要点: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清新;帮助患者散热,让患者多喝白开水;给患者进食清谈、有营养及容易消化的食物;让患者留在家中多休息;患者与家人接触时要戴上口罩;定时给患者测量体温。患者病情不见好转、加重或恶化时,应及时再去医院就诊。
三、预防流感的几种常用小措施:
1、室内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新鲜。
2、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,避免感染流感病毒。
3、加强户外体育锻炼,提高身体抗病能力。
4、秋冬气候多变,注意加减衣服。
5、在饮食上应注意清淡饮食,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,如蔬菜、瓜果等,多饮开水。
6、注射流感疫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