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明确适应症,合理使用输液疗法
输液是一种经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和药物的治疗方法。输液对于纠正电解质紊乱、酸碱平衡和体液平衡有重要意义,可延缓病情、赢得更多的治疗时间,为抢救重危病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,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。
但不是大病小病都可以选择输液,也不能为了让治疗“提速”而盲目地使用静脉输液,使用不当非但起不到应有的疗效,还可能造成不良反应。很多时候是患者主动提出要输液,医生也会想,万一没有输液病情加重或出现别的问题,该怎么办?
患者没有专业医学知识,他们以快速消除自身“不适”为前提。但做为医生必然是有职责向患者解释病情,详细说明输液和不输液的区别,严格掌握输液的适应症,同时给患者做好宣教解释工作,让患者接受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法。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的浪费、节省患者的费用,也可以降低一些不良反应,真正做到安全、有效、合理、经济地用药。这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,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,来改变目前输液泛用的现象。
一、严格控制不需要输液的指征:
1、普通感冒,选择口服抗感冒药物,缓解感冒症状即可。同时嘱咐患者多休息、大量喝水、补充维生素C等。如症状严重,高热不退、食欲极差、频繁呕吐、继发细菌感染(如肺炎等),再考虑是否需要输液。
2、普通腹泻,无严重脱水,伴轻度感染,可选择口服抗菌药,让患者多饮水或口服补液盐。 如腹泻频繁不止,出现脱水和呕吐等现象,再考虑输液疗法。
3、无明确指征和诊断的病例不要使用输液。
4、无明确感染指征不需要选择抗菌药输液。如:腹痛待查、四肢酸痛、骨折、非感染性哮喘等。
5、轻度感染不需要选择抗菌药输液,使用口服或肌注抗菌药即可。如:咽炎咽痛、牙痛冠周炎等。
6、急性感染使用抗菌药输液疗法明显好转后,可改用口服或肌注给药。如:支气管炎好转、复诊、咳嗽停等。
二、明确掌握输液的临床适应症:
1、补充血容量,改善微循环,维持血压。如用于治疗烧伤、失血、休克等。
2、补充水和电解质,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。如用于各种原因的脱水、严重呕吐、腹泻、大手术后、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。
3、补充营养,维持热量,促进组织修复,获得正氮平衡。如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、禁食、不能经口摄取食物、鼻饲不能得到足够营养等。
4、输入药物,达到解毒、脱水利尿、维持血液渗透压、治疗疾病的目的。如用于食物中毒、药物或农药中毒、脑水肿、强心升压、抗癌等。
5、严重或急性感染需要静脉途径给予抗菌药物。
6 、经口服或肌注给药治疗无效的疾病。
7、各种原因所致不适合口服途径给药者。
8、治疗所需,只有静脉给药剂型的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