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------急诊与内科联手,成功救治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
4月1日那一天,我值急诊班,下午3点多钟,来了一位中年女性患者。我看到患者表情痛苦,全身大汗,直觉告诉我患者情况很不好!我立刻用平车将患者送入抢救室,吸氧、心电监护、打开静脉通路,留取血液标本,询问病史,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…….一切按照急诊流程快速有序地进行。
询问病史,得知患者骤起胸痛,轻微活动后即感胸闷气急,有数年的高血压病史和吸烟史。两年前曾患“急性心肌梗死”住我院内科治疗,出院后患者并未按医嘱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。根据病史及症状体征我初步判断患者是再发心肌梗死,很有可能没救!此时此刻,我的心情与家属一样焦急。
检查结果进一步印证了我的初步判断。我立即通知心内科吕宝江医师前来会诊。吕医师仔细分析后考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,极易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!当即与家属谈话,下达病危通知书,并通知院总值班。
由于目前我院尚不能开展心血管造影术及急诊冠脉支架植入术,也不能安置临时起搏器,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快速转入邻近的市级医院救治。
就在联系转院事宜的短短几分钟内,患者突然意识丧失,全身抽搐,心跳骤停!在场的医护人员迅速反应,立即给患者进行心肺复苏。总值班再次与家属沟通,患者病情危重,随时可能死亡!我们边开通绿色通道,尽最大的努力抢救,边组织院内大会诊,内科谈建华主任、急诊科邹永强主任、翁少华医师悉数到场,大家对诊断没有异议。急诊科护士长陈丽丽带领几位骨干护士,组成护理抢救小组,与医生积极配合。经持续的CPR,气管插管,呼吸机使用,电除颤,抗凝、抗心律失常,升压药、脱水剂应用等处理,患者的心跳总算恢复,但其自主心律一直不稳定。考虑到基础疾病为下壁心肌梗死,抢救的难度很大。值班领导与湖州第一医院ICU董主任取得联系,请上级医院专家来院急会诊。
18时许,在药物和仪器的维持下,患者勉强维持心率,但依旧不稳定,不时发生室颤和心脏停跳。但我们不放弃,经多次电除颤、反复的胸外心脏按压,患者的心跳又终于恢复了!
约19时30分,市一院ICU董朝晖主任赶到了,在董主任的指导下,救治措施作了一些调整。此时,患者的生命体征开始趋于稳定,心率逐渐维持在60-80次/分,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,尿量也有了!在场的医护人员倍感振奋,似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。
21时,患者出现躁动,这可是一个好的信号!说明患者意识有所恢复!但是患者意识的恢复意味着“人机对抗”的发生,会影响呼吸机的治疗效果,内科谈建华主任当即决定给予镇静剂静脉维持抑制自主呼吸,消除人机对抗。
22时,患者病情有所好转,各项生命体征基本平稳。这时可以让患者转院了。然而因为费用的问题(患者是东北人,在当地没有医保,也没有亲朋好友),家属一时对转院一事不置可否。
转眼间已到了深夜,患者的病情初步得到控制,为了患者的安全,急诊科邹永强主任和我主动留下来加班,护理部安排了24小时特别护理,医生和护士守在患者床边,盯着监护仪、呼吸机,当有体征的变化时及时调整药物以及仪器参数。
持续特护到第二天下午,病人情况尚稳定,为进一步治疗,我们再次建议患者转院。但家属因医疗费用一时筹不到,也担心转院途中有闪失,明确表示不转院,希望在我院继续治疗。几位主任商量后决定将患者转入内科重症监护室。
患者进入内科病房后,心、肺、肾功能衰竭、肺部感染、水电解质紊乱、低蛋白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一一发生,病情依然危重。内科医护团队在谈建华主任和沈芸芸护士长的带领下,不辞辛劳,精心诊治与护理,设法帮助患者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。经过十几天的精心治疗,患者的呼吸机撤掉了,用药减少了,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,慢慢地可以下床走走了!
4月20日,终于迎来了患者出院的日子。由于医生护士的精诚合作,也由于患者顽强的生命力,我们终于把患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了!虽然没有鲜花和掌声,甚至听不到患者家属一句感谢的话,但是我们感到很欣慰。我想只要我们恪守医德,一心只为患者,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!
----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,负担越重,我们的生命就越贴近大地,它就越真切实在。相反,当负担完全缺失,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,就会飘起来,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。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,其过程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。(米兰.昆德拉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)
急诊科医生:朱佳威